每逢节日喜庆,厦门人有饮酒的习俗。春节期间,厦门旧俗有请吃春酒迎春。端午节“饮雄黄酒,并以酒擦儿顶、鼻,巽房壁、床下以去五毒”。有的在端午正刻用雄黄泡烧酒遍洒环境及潮湿之地,以灭孑孓蚊蝇,甚至用雄黄酒在黄纸上书“渐耳”字样的神符贴在门后,说是防邪鬼入侵。中秋佳节搏饼、饮酒、赏月。除夕喝团圆酒,全家大小都要喝一些,不会饮者以茶代酒。而老人常遵古习俗喝“屠苏酒”或“五加皮酒”。屠苏酒用赤术、桂心、防风、桔梗、首乌、赤小豆等中药浸酒而成,“元旦饮之,辟疫疠一切不正之气”。五加皮酒“浸五加皮及一些药,皆有神效”。
订婚时,有“订婚酒”;结婚时,办“喜酒”,入洞房还有“交杯酒”。生男育女有做“满月”(弥月)、做“四个月”、做“度际”(周岁)等,均办“喜酒”。还有做寿庆的“寿酒”。灵前墓前洒地的“祭奠酒”。生老病死的人生过程,无酒不入,成为旧俗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酒俗有所废,有所不废。
此外,还有送行的“顺风酒”,迎归的“洗尘酒”,都是汉族民间酒俗。杯酒交友,杯酒言和,这也是厦门酒俗。旧志载:“间以负气相角,睚眦小忿亦可杯酒言消。”
凡是喜庆宴会必有酒,“无酒不成宴”。所以称宴席为酒席,而且第一杯酒要先喝红酒(葡萄酒),取“红事”之意,此俗沿习至今。丧事也要请喝酒,“初丧置酒召客”,祭鬼敬神,祀死人,同样离不开酒。
把酒作为补品,称药酒为补酒。许多家庭根据配方,自泡药酒。每逢寒冷节气进补时,都要喝些补酒,尤其是年纪大的人,平时也少量喝点。产妇一般都要喝“老酒”。“老酒”是用糯米酿制而成,度数低,营养高,味道香,口感甜。厦门的小孩在青春发育期(俗称“转大”),也要吃补。在鸡鸭、排骨等炖品中掺些“老酒”或“药酒”,认为可以补上加补。
结婚酒席,讲究礼节,先由新郎家长致欢迎词,然后举杯敬酒,第一杯是红葡萄酒。宴席中必具鸡汤,这道鸡肴一出,新郎新娘就要双双到各宴席敬酒。新郎、新娘酒量不大的,可以由“新郎伴”、“新娘伴”代饮。双方家长也有在新郎、新娘敬酒后到至亲或同辈宴席敬酒致谢。其他宾客也向新郎新娘和双方家长敬酒祝贺。
斟酒以八成为礼。“七分茶八分酒”就是此意。常说的“满上满上”,也是斟上八分而已。
“无三不成礼”。在宴会上,第一杯是敬酒,第二杯常言好事成双,第三杯是所谓无三不成礼。酒席上常说的“酒过三巡”,也是此意。在祭天地、敬鬼神时,也有用拇指和中指在酒杯中沾一沾,然后向天连弹三下或向上、向前、向后各弹一次,以三成礼。
赞赏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xiamenshizx.com/xmszy/250.html